▲有“方”有“圓”!畫圈畫框讓人保持距離,印度防疫場面魔性。 視頻來源:新京報“我們視頻”。
飲食和廁所,是封城期間的最大挑戰
封城并非一“封”了事,如何應對民眾吃喝拉撒這樣的瑣事,是政府短期內最大的挑戰。
“民以食為天”,首先邦際物流不能中斷。因為封城令事出突然,大批運輸卡車被滯留在路上,哪些該放哪些該堵,政府必須心中有數;其次,以中小企業為主的零售業態與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何者開何者關,政府應該出臺標準,不能任由街頭執法的警察來決定。
而喝水、上廁也是印度獨有的封城難點。印度有40%的人口居住在貧民窟,意味著這里的居民沒有入室自來水和獨立衛生間。在孟買貧民窟每到晚上才集中供水一次,居民排隊打水;公共衛生間更是平均幾百人才一處,同樣是排長隊。因為居民必須不斷出門解決生理需求,這種情形下“封”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據當地媒體報道,政府已經想出了辦法:在每個可能排隊的點都按一米半的距離畫好一個個或圓、或方、或三角的圖案,然后只等“請君入圖”了。反對黨對政府的指責目前也多集中在這些細節上,但所獲支持有限。
按照疫情防控專家的說法,封城是為了拉平疫情傳播曲線,壓縮峰值,延長疫情周期,從而既緩解醫療機構遭遇的驟時壓力,也為最終的醫療突破贏得時間。
因此,在封城的同時,政府也必須努力解決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這方面,印度可以吸取很多國家的經驗教訓。
比如,最近印度政府已經開始考慮疫情期間讓醫學院高年級學生直接進入醫院實習,此外,征召已退休的醫師,允許在俄羅斯、中國接受醫學學歷教育但尚在等待國內認證的“醫生”臨時上崗等舉措,也都在醞釀中。
然而,任何民選政府都不可能承受長期封城帶來的經濟和政治壓力。印度大部分地區地處熱帶,這里的人已經習慣各種疫病消息,登革熱、霍亂年年都有,肺結核的感染率更是世界最高。未來幾周即使印度的新冠病毒感染率有可能上升,考慮到印度人口平均歲數僅27歲,而意大利是45歲,它的死亡率也遠不會像后者那樣觸目驚心。因此,與其說病毒讓印度百姓感受到恐懼,不如說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封城鎖國”對他們的沖擊更大。
印度非正規部門吸納了90%的就業人口。這也就意味著印度90%的就業崗位是不提供社會保障的,干一天活才有一天收入,21天后會不會有更多的人陷入貧困當中?政府現在保證向貧困人口提供免費的食品,但它的財政支出還能夠繼續擴大嗎?
上一財年印度經濟增長就已降至5%以下,封城消息出來后國際著名評級機構又進一步將印度本年度的增長預期下調至2.5%。21天后,印度疫情如何發展很難判定,但印度可能面臨的經濟困境已越來越明顯。
當然,盡管13億人口的印度為了抗疫果斷采取封城措施,會給該國政治、經濟帶來莫大壓力,但其對人類的貢獻,值得肯定。
劉小雪(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