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生態成為各大互聯網公司的熱門發展方向。樂視叫得最響,做的也最賣力,為什么卻先倒掉了?
阿里、騰訊、小米、樂視等從不同的維度,構建了自己的生態。他們的發展路徑不同;在生態的內核、生態結構、資本支撐和生態化反程度等方面,也有著很大的不同。
阿里以電商和支付作為生態的核心,淘寶、天貓和支付寶構成核心平臺;阿里通過淘寶、天貓、阿里巴巴實現C2C、B2C和B2B的電商戰略布局,通過支付寶、菜鳥和阿里媽媽構建超級戰術系統,還通過文娛、出行等生態戰略投資,實現流量機制和交易機制的平臺級創新。
騰訊是以社交為生態的核心,QQ和微信構成核心產品;騰訊的生態體系是一種基于共生性的開放平臺生態。這種生態的基礎是騰訊通過QQ和微信等超級終端構建的流量系統,在這個生態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騰訊和游戲廠家的合作,應該說騰訊在游戲行業已經是徹頭徹尾的王者,已經可以完全掌控這個市場。
小米以手機硬件為核心,小米智能手機是整個生態的核心。小米通過手機硬件和MIUI構建硬件生態,以順為資本作為資本工具,形成產融結合的生態圈。小米投資了許多的硬件公司,形成小米生態鏈,利用小米電商平臺,以其強大的營銷能力和流量導入,降低生態鏈產品宣傳成本,通過性價比策略,實現生態鏈的聚合。
綜合來看,阿里、騰訊、百度的生態模式是在企業發展中自然形成的,而樂視是具備一定內容優勢基礎上,主動構建以內容為核心的生態模式,而且不斷尋求生態內部、生態與外部環境之間的融合,生態之間產生化學反應的渠道和方法更具價值,更有效果。但是,由于樂視生態模式的用戶基礎和盈利規模較弱,無法支撐所有子生態的全面發展,一旦某一子生態出現問題,就會導致全盤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