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達財經鴻途出品 文|吳艷蕊 編|深海
北京時間6月5日晚間,趙長鵬及其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起訴。
SEC認為幣安沒有在SEC注冊;同時為了逃避注冊,實施了一系列秘密計劃。此外,SEC認為幣安存在控制用戶資產和交易操縱的風險。
SEC訴訟文件公布后不久,幣安回應稱,“幣安將大力捍衛自己的平臺。SEC關于Binance.US的用戶資產曾面臨的指控都是錯的。Binance和Binance附屬平臺(包括Binance.US)上的所有用戶資產都是安全可靠的,其將積極抗辯任何相反的指控。”
同時,趙長鵬在Twitter上回應稱:“我們的團隊都在待命,確保系統穩定,包括取款和存款。我們會在看到投訴后作出回應。”此外,并在一則推文下評論稱:“這是對整個行業的攻擊”。
受上述消息影響,根據DeFiLlama的數據,幣安在24小時內流出約11億美元的資產,約占總資產的1.7%,幣安當前的資產總額約為600億美元。
另外,其他間市值較大的交易所在同期皆有明顯資金流入的情形,其中以OKX流入量最多,24小時流入了約2億美元的資產。Bitfinex及Crypto.com分別流入了約4800萬及5800萬美元的資產。
與此同時,合約市場出現大額爆倉,24小時爆倉量約3億美元,做多的占比為92%。其中,比特幣合約占比最高,爆倉量為1.12億美元,其次ETH,爆倉量為3769萬美元。
此外,雷達財經注意到,這并非幣安首次被監管機構調查。
早在2019年9月,紐約金融服務部已對幣安進行調查。作為調查的回應,幣安發布了一份聲明稱,Binance.com平臺不再向美國公民提供服務。
彭博社報道中稱,至少自2021年以來,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一直都在調查幣安是否未能阻止美國民眾買賣加密貨幣及其衍生品。根據CFTC的規則,如果某一平臺允許美國民眾交易某種衍生品,那么就必須在該機構注冊。
2022年6月,SEC就曾調查幣安在2017年的首次代幣發行(ICO)是否涉及違反證券法。
幣安的創始人趙長鵬,知名度早已超出“幣圈”。2021年年底,在比特幣等眾多加密貨幣大漲的背景下,趙長鵬當時曾憑借941億美元(約合6348億元人民幣)身家榮登華人首富,同時也躋身世界十大富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