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言】
作者:胡宇齊
近日,國務院批復同意擴大內地居民婚姻登記“跨省通辦”試點。6月1日起,在北京、天津、河北等21個試點省份,雙方均非本地戶籍的婚姻登記當事人,可憑一方居住證和雙方戶口簿、身份證,在居住證發放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辦理婚姻登記。
隨著社會流動性增強,“人戶分離”現象較為普遍。加上工作生活節奏越來越快,若婚姻登記必須雙方返回戶籍地,不免費時費力又費錢。2021年6月起,我國在七省二市啟動內地居民婚姻登記“跨省通辦”試點,如今,在已有探索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意在深化“放管服”改革,讓便民服務更便民。
數據顯示,當前,我國跨省流動人口超過1.2億。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人們難免有辦事需求,政務服務“跨省通辦”無疑是民生所需。著眼于此,2022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擴大政務服務“跨省通辦”范圍進一步提升服務效能的意見》,各地出臺具體舉措,抓好落實,彰顯出順應時代發展、回應民生期盼的積極姿態。
“跨省通辦”不僅涉及服務事項的改變、治理理念的升級,也意味著全方位的體系優化和流程再造。就目前來看,各類政務服務打通的程度范圍不一,面臨的難點也不盡相同。比如,婚姻登記、身份證首次申領的“跨省通辦”,正在逐步擴大試點范圍;而跨省異地就醫雖已全面鋪開,但辦理的方式與便捷度仍與醫療項目和所跨地域相關,很多時候各地的進度并不同步。持續推進相關工作,就要加速建設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加強相關各方合作的廣度與深度,將更多領域的數據納入共享范圍。在此之外,也有必要統一標準、優化流程,持續釋放改革效能。
(原載于《北京日報》 摘編:項鋒、楊心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