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債違約的最后期限將至,但債務上限談判依舊沒有任何進展,在此背景下,美國還在尋求與中國重啟對話,希望中國能夠伸出援手,拜登突然放出風聲,稱中美關系會很快緩和。
不久前,美國財長耶倫明確發出警告,美國政府可能“最早在6月1日”發生債務違約,這將是美國歷史上的首次債務違約。白宮預計,一旦債務違約即便只有短時間,美國也將損失50萬個工作崗位。如長期違約,美國將發生6%以上的經濟衰退,將有800萬人因此失去工作機會。隨著美債務違約的最后期限日益臨近,但國會兩黨仍未能就新債務上限達成一致,而制約新上限達成的主要因素還是黨爭。當下,美國兩黨僵持不下的矛盾點,主要體現在共和黨方面把《2023年限制、節約與增長法案》作為談判的底線,要求拜登政府從2024年開始,將聯邦政府預算年均增長控制在1%。拜登政府方面則明確要求不附加任何條件提高債務上限,因為一旦讓步將被民主黨看作是軟弱表現,恐影響其2024年參選的黨內支持率。
對于目前談判陷入僵局的狀態,美國總統拜登認為,談判是分階段進行的,第一次會面并沒有那么積極,但第二次、第三次可能變得積極,因此在繼5月9日談判無果后,拜登又計劃于21日再次就美國債務上限問題致電眾議院議長麥卡錫。日前,拜登在白宮講話中指出,若美國債務違約,將對美國經濟和人民造成災難性后果。不過,他同時表示,隨著圍繞債務上限的談判不斷推進,他“有信心”美國將避免債務違約。除此之外,另一邊拜登政府還將目光轉向外界,頻繁喊話中國尋求與中方重啟高層對話,寄希望于中國施以援手。但值得注意的是,自所謂“氣球事件”發生以來,對于美方的喊話,中方近來雖有所回應,但關于實質性問題的討論,并沒有什么成果。
在此背景下,近段時間以來,美方貌似在各種場合對華釋放一種緩和信號。近日,拜登在參加七國集團(G7)峰會期間接受媒體采訪時突然放出風聲,稱美國與中國之間的關系應該會“在很短時間內緩和”。除此之外,近來美方多次放風稱,美國正考慮安排官員訪華。有美媒消息就指出,拜登政府正考慮安排一系列高級官員在未來幾個月內訪華,作為在國務卿布林肯推遲訪華之行后,美國與中國就實質性問題重新接觸的努力的一部分。其中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財政部長耶倫、商務部長雷蒙多和氣候問題特使克里都在拜登政府考慮的人選范圍之列,但可能的訪問順序仍不清楚,有美國國務院官員提議,布林肯應該先于其他內閣官員訪問中國,但同時也有消息人士稱,雷蒙多和耶倫可能會在布林肯之前訪問。
除拜登外,布林肯近來也是頻繁對華喊話,尋求重啟訪華之行,為此,布林肯老調重彈對中國釋放信號,宣稱美國不尋求與中國發生沖突或新冷戰,也沒有試圖遏制中國。布林肯還強調,美國繼續與中國保持全面的貿易和投資關系,美國堅決支持去風險和多元化,而不是與中國脫鉤。而這也不是布林肯首次說這種“軟話”,在此之前,布林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當談及俄烏沖突問題時,布林肯還罕見的贊賞起了中國在勸和促談方面做出的努力,并承認中方有關烏克蘭危機的“12點和平計劃”中有“積極”內容。
事實上,總的來說,無論美方對華釋放何種緩和信號,美方首先要明白的是,當前中美關系遭遇困難,責任不在中方,要想中美關系真正出現緩和,還是要看美方能否拿出足夠的誠意消除其在對華問題上給中方所造成負面影響,如果這一點辦不到,美方釋放的任何緩和信號都是空談,任何的對話溝通也沒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