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幾十年的努力,許女士一家終于攢下了20萬元。 這筆錢他想用在自己的退休生活上,所以來到了銀行,打算定期存入,每年按時取息,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誰能想到最后利息沒了,還要還7000給銀行。
當時,銀行柜員問他想辦理什么業務,徐女士如實告訴他,在此過程中,銀行柜員向徐女士推薦了幾款理財產品。 但徐女士明確表示,只要能賺到利息,其他的她都不會考慮。 就這樣,銀行工作人員告訴徐女士,三年期銀行定期存款利率最高。
如果你申請一年或兩年,利率會降低一點。 許女士聽后覺得這筆錢這幾年用不著了,就答應銀行柜員存三年。 按照工作人員提到的利率,徐女士將這筆錢存入銀行大約三年時間。 可以獲得利息23400元。
可誰也沒想到,兩年后,徐女士在一家房地產公司看房時,對其中的一種戶型非常滿意,立馬想入駐。 這時候,徐女士想起了自己在銀行里的那筆三年期定期存款。 按照他和銀行的約定,如果在三年期限之前直接取錢,徐女士拿的利息會少很多。
但面對銀行工作人員的勸說,許女士的態度很堅決,即直接取款,或者通過其他方式挽回損失。 仔細考慮后,銀行工作人員告訴許女士,如果她想把損失多挽回一點,最好的辦法就是用定期存入銀行的20萬元作為質押貸款。
這樣,銀行就可以直接給他17萬元現金,剩下的3萬元,她就放在銀行里,不會太麻煩。 徐女士的存款不會受到其他方面的限制,利息的計算依然可以正常進行。 但與此同時,17萬元現金需要徐女士每月償還部分利息。 具體數額不會多,至少不會讓她比之前損失更多。
聽了銀行工作人員的計算方法后,許女士非常滿意。 她覺得自己不僅可以擁有錢應急,還有一部分錢可以繼續留在銀行里賺錢。 然而沒過多久,徐女士查賬時發現利息已經累計到7000多元。
如果不還,以后利息會越來越高。 想想自己這幾天的辛苦,徐女士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那就是向親戚朋友借了20萬余元,打算連本帶利全部歸還,然后拿出了 之前利息2萬多元。 這么算下來,她還剩不少。
到達銀行后,徐女士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工作人員也拿來了手機,并幫其在手機上進行了具體操作。 可誰也沒想到,當他再次查看賬戶時,發現自己的20萬存款明明是三年定期,手機上卻顯示已經變成活期存款了。 他不僅沒有一分利息,而且其中的一部分貸款還需要他繼續償還利息。
整個過程,他一分錢都沒賺到,還損失了數千元。 看到這樣的情況,徐女士徹底傻眼了。 他再次來到銀行,讓他們給出一個解釋,但所有工作人員都猶豫不決,無法給出具體的解決方案。 正當銀行工作人員到處踢球時,徐女士氣呼呼地找到記者,讓記者采訪銀行工作人員。
為什么我存入銀行的錢,最后一分錢都沒有賺到,卻要損失那么多。 7000多塊錢的利息要求自己還,這絕對是不能接受的。 該行工作人員看到記者到訪后也很重視,立即把大堂經理和當時的業務經理叫了出來說明此事。
經過多方詢問,該工作人員也承認是自己操作失誤。 他忘記了徐女士之前辦理的業務,就把原來的固定期限改成了現在的。 聽到這個回答,徐女士立即詢問他們該怎么辦。 難道她白白損失了七千多塊錢? 銀行的工作人員也很為難,因為這件事與銀行無關,只是業務員與徐女士之間的糾葛。
但如果不承擔責任,難免會引來更多的麻煩。 經過多方面的協商,許女士和業務員最終達成了共識。 當年的利息是因為業務員的操作失誤,導致了最后的結果。 業務員單方面將利息返還給徐女士。 銀行與此事無關,徐女士也不會再到銀行鬧事。
之前的17萬元貸款是在征得徐女士同意后辦理的。 因此,他必須還清所產生的利息。 雖然最后徐女士只賺了幾千元,但他對這個結果還是比較滿意的。 畢竟這中間有那么多事情,能不讓她虧本就是幸運的事情了。
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