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局動蕩,地區與全球熱點問題頻生的當下,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依舊致力于推動和平外交,在全球事務中發揮應有的作用。近段時間以來,多國政要陸續訪華或敲定訪華行程,但幾番表態欲造訪中國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卻再三遇冷。
據外交部網站消息,應中方邀請,厄立特里亞總統伊薩亞斯 將于5月14日起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塞拉利昂外長弗朗西斯將于5月15日至18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將于5月13日至17日訪華。
此外,澳大利亞貿易部長法瑞爾已于5月11日抵京,開始為期三天的訪華行程,這也是澳貿易部長四年來首度訪華,助推兩國貿易全面解凍。
行前,法瑞爾在接受澳大利亞新聞網采訪時曾表示,他打算透過此訪,積極推動中澳之間懸而未決的貿易障礙,大力倡導澳大利亞對華出口暢通無阻,涵蓋所有行業。
在抵京后不久,法瑞爾進一步表示,沒有什么比中澳之間穩定的貿易關系,更能促進地區和平。他希望在兼顧澳大利亞國家利益的同時,帶著解決方案返回堪培拉。
我外交部在評價法瑞爾此訪時指出,中方愿同澳方一道落實兩國領導人會晤所達成的重要共識,推動雙邊關系穩定發展。在此期間,兩國可通過建設性磋商,解決各自在經貿問題上的關切,共同造福兩國人民。
除明面上的理由以外,有分析指出,澳總理阿爾巴尼斯對于訪華抱有高度興趣,曾直言雖尚未收到訪華邀請,但如果收到邀請,他會樂于接受。街頭坊間已有傳言,中方“原則上邀請”阿爾巴尼斯于今秋訪華。法瑞爾此訪,很有可能是為阿爾巴尼斯造訪中國鋪路。
數日前,我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宣布,首屆中國——中亞峰會將于5月18日至19日在西安市舉行。屆時,中亞五國領導人將應邀與會。而今年恰逢“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這一盛會無疑向外界釋放重大外交信號。
中國與中亞五國建立元首會晤機制,不僅有利于我國構建多元化外交戰略,同時也能攜手應對挑戰,擘畫發展藍圖,為地區和平穩定注入新的動力。
比較令人意外的是,在這股各國政要訪華的熱潮中,唯獨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華的意愿遇冷。前些時候,包括布林肯本人以及美國國務院先后表態,將在適當的時機,重新安排布林肯訪華。
對此,我外交部并未明確回應。在王毅主任同沙利文在維也納會晤期間,兩天八小時的交流中,對于重新安排布林肯訪華一事亦絕口不提,那么是否意味著此訪無疾而終?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援引白宮知情人士稱,在王毅與沙利文會晤期間,并未討論布林肯訪華的日期。但在未來幾個月內,雙方會就此保持互動與接觸。
由此推斷,布林肯訪華的意愿依舊強烈,美國也會為此持續努力,但中國卻顯得興趣缺缺。這也符合外媒此前的爆料,自“氣球事件”后,美國反復無常的態度已招致中國反感,在推想布林肯訪華無法取得實質性成果的情況下,中國打算暫時布林肯“晾在一邊”。
盡管美國多次發聲,欲恢復并發展中美關系,但其說一套做一套的行事風格,卻屢屢為中美關系“佛頭著糞”,又怎能不讓中國懷疑其誠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