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5月11日報道 《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網站5月10日刊發題為《(西方)政策制定者需要承認世界秩序面臨的新影響》的文章,作者是博博·洛。全文摘編如下:
烏克蘭戰爭強化了西方政府對自由主義國際秩序愿景的承諾。然而在世界其他地方,情況卻完全不同。許多國家(特別是全球南方國家)把基于規則的秩序視為是西方人為構建的一種秩序,烏克蘭戰爭關乎的是地緣政治,而非規范和原則。
南北分歧日益凸顯
烏克蘭戰爭促使華盛頓放大專制國家帶來的危險。其傳遞的信號是,民主國家與專制國家之間的分歧不僅僅是政治或意識形態上的,它們還會對國際安全局勢產生真正的影響。
然而,華盛頓的二元對立論在美國以外的地區僅引起了有限共鳴。毫不奇怪,不結盟國家拒絕(或無視)拜登提出的二元論。這些國家更希望看到一個美國和西方的力量受到制衡的世界。
此外,另一種形式的二元論正對全球秩序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那就是全球北方和全球南方之間的分歧。這種分歧并不是什么新鮮事,自帝國主義時代以來就存在(甚至可能更早),新冠疫情更凸顯了這一點。但西方的政策制定者和思想家一直低估了它的重要性,他們中的許多人堅信全球化能扶起所有的“船”。
烏克蘭戰爭凸顯了南北分歧。這不僅關乎二者在國際體系內的相對影響力和地位,也關乎優先事項的不同。西方領導人最關注的是俄羅斯擾亂歐洲安全秩序和中國崛起,全球南方國家的大多數領導人則主要關注經濟和發展挑戰,如債務減免、糧食安全和減緩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等。
這是拜登關于民主與專制對決的理念在西方以外地區吸引力很小的一個主要原因。即使在印太地區——那里的國家對中國存在安全憂慮,大多數國家更感興趣的也是與其最大的貿易伙伴加強經濟合作,而非糾結于意識形態問題。
“南方”不信任西方
更具體地說,烏克蘭沖突給全球南方國家帶來了諸多不利后果。它縮小了西方決策者的政策帶寬,氣候融資、糧食安全和債務減免等全球南方國家最關心的問題已經被置于次要地位。這場戰爭還消耗了大量財政資源。西方政府大幅增加國防開支,常規援助預算被削減,資金不再流向往常的受援國,而是流向烏克蘭。
到目前為止,美國已經向烏克蘭提供了逾750億美元的直接軍事、經濟和人道主義援助,是美國2021年全部海外援助預算(380億美元)的兩倍。因此,許多發展中國家認為自己被邊緣化了,只有當美國需要在聯合國大會上為決議爭取支持或對抗中國的影響力時才會想起它們。
去年,在埃及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第27次大會(COP27)上,南北分歧得到了鮮明的體現。西方國家遲遲不愿批準設立一個“損失和損害”機制,以補償窮國為應對氣候變化而付出的環境和經濟代價。這加劇了人們長期以來對最富裕國家的不滿。主要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七十七國集團揚言要破壞這次峰會,并放棄2015年《巴黎協定》中關于到2100年把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的承諾。最終,各方拼湊出了一份協議,批準一個“損失和損害”機制,但沒有明確的金額或資金來源。此次峰會充斥著不滿情緒和互不信任。
盡管南北在氣候融資方面的緊張關系早于烏克蘭戰爭,但烏克蘭戰爭的爆發加劇了這種緊張關系。從全球南方國家的角度看來,COP27凸顯了西方一貫的輕視行為,這是繼新冠疫情期間疫苗分配不均、西方不愿認真參與債務減免以及削減人道主義援助之后的又一實例。西方領導人想讓全球南方國家對它們認為最重要的優先事項——捍衛“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打敗俄羅斯、對抗中國和拯救地球——表現出極大興趣,但當涉及到發展中國家所關心的問題時,它們卻很少做出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