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過去了,陶瓷行業經過粗放式高速發展到現在,一邊收獲鮮花,一邊苦嘗惡果。當資本市場的繁榮與高歌猛進遮擋了做實業人的嘔心瀝血,當過去的成功掩蓋了當下疲憊的真相,當投機、捷徑、僥幸成為“快公司”的典型特征,人們不再考慮走多遠,而是能夠走多快、多狠,盡量在最短的時候內見成效。
在這個未臻完善的商業社會中,行業所體現出來的一種癥候之一,就是重手段輕誠信了,重目的輕道德,重競爭輕規則,重業績輕人權,重權威輕管理,認定“適者生存”的殘酷競爭是市場天然狀態所形成,從而破壞均衡、共贏、可持續發展的商業大環境。
五準則謀發展變化新格局
盤點企業家精神、自主創新、誠信經營、環保意識、社會責任、專業專注、規范管理、合作共贏等陶瓷瓷磚行業的“正能量”,致力傳播一種溫情的、良善的、有規則的、符合現代商業精神的價值觀道德觀人生觀。未來中國陶瓷企業面對的環境更加多變和復雜,但擁有“正能量”的企業,定能從窄門走向寬廣,釋放正能量,整個行業就有名號的明天了。
企業家精神
每個企業都需要有種理念,而且它應該是以創新為靈魂、以冒險為天性、以敬業為動力、以學習為關鍵、以執著為本色、以誠信為基石、以合作為精華的。企業家在這個理念的支持下,帶領著團隊去努力拼搏,時間長久就會形成獨有的精神文化,企業的長盛不衰就依靠于這種文化的傳承。
由巴蒂斯特在1800年首次提出的“企業家精神”,是指企業家組織建立和經營管理企業的綜合才能的表述方式所在,作為企業重要而特殊的無形生產要素以及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來源之一。真正的企業家思維定勢是為了社會,市場、土地、勞動者、資本等要素只有握在具有企業家精神的人手中,才能在復雜多變的競爭環境中不斷發展壯大起來,才會真正成為財富的源泉。只要企業家精神不滑坡,解決問題不再是難事。
知名經濟學家張維迎在其論《論企業家:經濟增長的國王》一書中曾指出,企業家是善于捕捉機會的人,是管理組織者和創新者。因此,企業家是最具有正能量的群體之一,他們天然具有的創新、執著、冒險、樂觀的正能量,釋放正能量有益于同合作伙伴達成雙贏,有益于推動企業不斷發展,最終推動社會進步向榮
自主創新
就目前形勢,陶瓷產能繼續保持增長,國內外形勢不利于陶業發展。在這種環境下,堅持自主創新便變得尤為重要了。
創新,是企業家的靈魂和主要特征之一。一個企業最大的隱患,就是創新精神的消亡。自主創新,包括有思路創新、策略創新、組織創新、管理創新、價值創新、品牌創新、模式創新、產品設計和技術創新、市場創新等多個方面的內容。自古以來,中國陶瓷就有自主創新的傳統,歷代的名窯名瓷就是實證了。在當今激烈的競爭中,陶瓷企業要生存發展起來,必須著力抓好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廣泛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不斷改進產品設計,加快技術改造,吸收海內外先進技術,開發新產品。尤其是重點抓好具有高附加值的產品的研究及創新,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思。
陶瓷瓷磚的價值主要是體現在其設計、制作過程以及品牌的附加值上。簡單的重復加工、粗糙模仿注定只能站在產業發展的最底端,而融合了精心設計、精細制作的產品則能擺脫傳統陶瓷低價競爭的惡性循環,提高利潤率,搶占陶瓷產業的制高點,自主創新將是企業發展的強勁動力。
現在,市面上質量偏低、假冒偽劣、以次充好、消費者投訴無門;企業內部勞資糾紛、財務不透明、偷稅漏稅、騙取融資、賴債躲債;同行之間惡劣競爭、侵權、造謠中傷;合作伙伴之間毀合同、打官司等誠信缺失現象在陶瓷業內屢見不鮮了。這些都是由企業管理水平低下、自律意識較差、受到利益的驅動以及行業政策法規的缺位、市場監管力度不夠等多種原因所造成的。最近幾年,市場競爭日益趨向白熾化,為了增強其市場競爭力和爭奪更多的市場占有份額,諸多陶瓷品牌開始不斷地擴大生產規模。過于片面的追求高速發展,除了導致產能過剩與資源浪費外,亦使陶瓷行業變得更加亂序。
誠信是企業家的立身之本,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更是信用經濟、誠信經濟。誠信是一個帶有全局性、戰略性、決定性的大問題,也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如果企業行為與誠信準則相互背離失信,即使能夠輝煌一時,也只不過是曇花一現罷了。
增加傳統產業的品牌價值實屬不易。特別是對于關注度極低的、雜亂無章的陶瓷行業來說,要想獲得消費者、政府、行業以及合作伙伴的認可,就必須要加倍努力、長期堅持做好產品品質、銷售服務、品牌形象和企業社會責任等系列的工作,為消費者和合作伙伴提供更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在中國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企業的誠信經營和規范發展都顯得非常之珍貴。
低碳環保是企業實現長遠發展的必經之路,加強資源保護,創建資源節約型企業,走新型現代工業化道路已成為陶瓷發展新趨勢,這既是國家的產業政策,也十分符合陶瓷行業的現況,更是陶瓷業的生存之道
目前,一方面,為了規范陶瓷行業的發展,國家相關部委、各級政府、行業協會等單位都已經加大了對高消耗、高污染的監管力度,各種行業技術標準相繼出臺,產業門檻也隨之提高了。另一方面,陶瓷企業更要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在行動上具體落實,全面推進節能減排工作的有序開展,走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道路,從而實現經濟、社會、生態的協調、走可持續發展
所幸的是消費者節能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也在促使陶瓷企業自發關注產品的能耗情況了。
作為社會生產要素結合體系,企業并不是單獨存在的。企業發展的好與壞,直接牽涉到投資者、員工、社會、客戶、合作伙伴等很多方面的共同利益。如何妥善處理各方的利益關系,是一個企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核心基礎之一。五個利益綜合的最大化,才是企業的追求。因此,合格的企業經營管理者,首要的是社會責任,其次才是管理水平。每個企業都應該承擔嚴格遵守法律、奉行高度的商業道德、關注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理念。
其中,員工分布于產品研發、制造、管理、推廣、銷售和售后服務等諸多環節,而他們的利益包括工資福利、和諧健康的工作環境、勞動保護、社會保險、解決生活和家庭難題、豐富員工的業余娛樂等等;社會利益包括合法經營、公平交易、保護環境資源、依法納稅、解決就業、積極參與公益等等;客戶的利益包括提供物超所值的產品以及完善的服務;合作伙伴包括有上游的供應商、下游的經銷商、中間的銀行、媒體等等,大家都是在同一條利益鏈上的,環環相扣,榮辱與共,共同發展。
專業專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