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初,俄羅斯成功的首次試射了先鋒超高音速導彈,可以說將西方國家驚出了一身冷汗。美國陸軍立即宣布計劃在2021財年也發射一枚超高音速導彈。不過,美俄的這些高超音速導彈還只是處于研究階段,中國已經開始實際服役部署了,這就是首次亮相的東風-17彈道導彈,這是世界第一個新概念高超音速彈道導彈,而且從基礎理念到實際型號,都是由中國人搞出來的。
采用復雜彈道的高超音速導彈的概念提出的非常早,只是由于技術原因沒有突破,這種導彈遲遲沒有面世。早在69年前的1948年,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就在美國就提出了一種新概念的導彈武器,以飛航導彈與運載火箭技術相結合,采用助推-滑翔式彈道的形式,也就是半彈道式再入航天器。這種升力體式航天器的再入彈道的基本設計思想,被后人稱之為“錢學森彈道”。近些年,美國、俄羅斯等強國也紛紛推出了多種新概念高超音速導彈方案,很多都基于錢學森彈道的原理。
超高音速導彈可能成為對付航空母艦戰斗群、導彈防御系統的一種重要手段。這種不懂得之所以難以攔截,一是其速度超快,留給防空網絡的反應時間非常有限,大大壓縮了攔截時間;二是高超音速導彈的飛行高度位于大氣層的邊緣,機動變軌的性能更出色,無法按照既定的彈道軌道進行攔截。三是利用錢學森彈道乃至桑格爾彈道的原理,可以實現導彈武器的“打水漂”式飛行,能夠較大的提高導彈射程。總之,采取復雜彈道的高超音速導彈,可以實現百分百的突防成功旅,準確的毫無征兆的命中目標,讓強敵反導系統的攔截概率無限接近于“零”。
東風-17導彈的戰斗部采用是一種無動力的助推-滑翔彈道式高超音速飛行器,美國人命名為WU-14,意思是在山西五寨發現的第14種導彈武器,WU是五寨的英文,(或者2014年在五寨發現的導彈武器)。無動力的助推-滑翔彈道式高超音速飛行器,是指利用彈道導彈的火箭發動機,抵達彈道頂點時,助推加速到高超聲速,然后在大氣層邊緣飛行,利用下滑動作時大氣帶來的負壓,實現打水漂式的10馬赫波段式跳躍-滑翔飛行,能夠進行中遠距離滑翔飛行,主要用于遠程快速打擊。
2014年1月9日,中國在山西五寨導彈基地首次試驗了10倍音速的超級武器——WU-14高超音速飛行器(現在稱為DF-17),到2017年4月,WU-14已經進行了七次試射,當時按照美國人的推測,該武器系統已經十分接近定型,預計再有五年就能進入實戰部署狀態。不過這次美國人看走眼了,東風-17在2019年就實現了成規模的服役部署。
嚴格來說,東風-17是一種單級的彈道導彈,以東風-16彈道導彈作為助推動力。跨大氣層滑翔飛行技術。未來還可以安裝于洲際導彈上面,作為全球打擊武器,能夠突破美國導彈防御體系。中國發展滑翔彈道高超音速武器的意義不光在于單級的戰術導彈,未來可以搭載在洲際導彈上,彈頭在太空邊緣滑翔飛行,發射時瞄準美國,但先對著阿根廷打過去,再拐個彎,最后打到華盛頓,讓阿拉斯加和加利福尼亞的導彈防御系統變成擺設。
東風-17采用助推滑翔彈道,2000多公里射程可提高50%,超過3600公里,遠期可發展到8000公里以上。在2009年,中國首次提出高超音速滑翔彈道武器的時候,很多外國軍事專家認為這技術太逆天,完全是癲狂囈語、神經錯亂,現在大家都信了。中國不需要逆天,因為中國就是天!